在下马关镇,原本“风吹石头跑,春夏无绿草”的旱塬,如今因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焕发新生。其中,人参果产业的崛起尤为亮眼,不仅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3月20日早上十点,在下马关镇现代设施农业基地里,三山井村村民刘学强正在精心打理着他的人参果大棚。今年是刘学强种植人参果的第二年,相比去年,今年他的种植、管理经验更加丰富,已经逐渐成为村民眼中的人参果种植“土专家”。
刘学强说,目前他的大棚里头茬预计还能采摘一个月,后续的二茬果子还能卖到8至9月份,按照现在市场每斤5元的价格,今年他的这一棚人参果预计收入将超过8万元。对于他来说,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增收致富都得益于现代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
下马关镇三山井村村民 刘学强:这两年下马关镇建设的温棚,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确实挺好的,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有收益。
走进三山井村村民李玉琴的人参果种植大棚里,干净整洁的温棚里,一株株人参果苗长势喜人,果苗底部的头茬人参果已经成熟等待采摘出售,果苗上部的紫色人参果花正在绚丽绽放,预示着丰收的场景。相比较以往的旱作种植,现代设施农业基地让她借助科技的力量步入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下马关镇三山井村村民 李玉琴:我们之前都是种植旱地,这两年有了温棚,种植温棚要比种植旱地强得多。
在技术层面,下马关镇依托科技赋能实现全产业链技术支撑,农业技术指导员马永青自2023年就到现代设施农业基地担任起了农业技术指导,让下马关镇的人参果产业实现了蓬勃发展,不仅改变了乡村面貌,更提振了村民信心。
下马关镇现代设施农业基地技术员 马永青:下马关镇从2023年引进人参果种植,种植户从不会种到现在成为种植小能手。第一我们人参果的品质比较好,第二是价格也比较好,通过这两年我们的努力和种植户的辛苦,人参果在下马关镇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种植户也有事干了,每天人参果棚里活儿也比较多,每天都有事干了,还有农户的收入比没有大棚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家庭生活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3月20日,果子成熟采摘开始,种植户每天都会有收益、每天都有收入,后续我们还要长期坚持让人参果产业在下马关镇发展下去。
从“靠天吃饭”到“四季丰收”,下马关镇以人参果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旱塬地区产业振兴的特色路径。这一“南果北种”的成功实践,不仅丰富了西北地区的“菜篮子”,更让农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