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敲开家门,打开心门!王团派出所用"五员工作法"织就平安网
来源:同心县公安局 发表日期:2025-04-21 访问量:120

无障碍语音播报
0:00 / 0:00

晨光微熹,王团镇的街道上还笼罩着一层薄雾。社区民警马世博已经开始了他的例行巡逻。“马警官,这么早就来啦!早点摊主张某花热情地招呼道,手里麻利地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不了张姐,今天要去前红村处理个纠纷。社区民警马世博笑着婉拒,从警务包里掏出一叠宣传单,“这是最新的防诈骗指南,您帮着给顾客们发发。



这样的场景,是王团派出所推行“五员工作法的日常写照。三年来,这套融合“群众信息员、矛盾调解员、安全宣传员、群众服务员、治安管理员的工作方法,让这个位于同心县中部的小镇焕发出新的平安活力。

“杨姨,最近身体咋样啊?我们今天过来给您登记信息,这是警民联系卡,如果需要帮助给咱社区民警打电话就行……”王团镇派出所社区民辅警深入街头巷尾,走访居民了解相关情况。

“咱们辖区的人口底数、商业网点、住宅、社区分布等治安情况我们一直都在不断更新完善,始终做到情况清、底数明。”社区民警丁生福介绍道。



为确保信息采集准确、完整、及时,王团镇派出所充分发挥社区民辅警的基层“神经末梢”作用,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工作优势,不仅敲开群众家门,也打开群众心门。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汇总上报,为其排忧解难,确保小事不遗漏、难事不回避、事事能落实、件件有回音,真正实现群众“一有求、众呼应、心相近、一家亲”。

“两位先冷静一下,有问题我们就解决问题。”近日,王团镇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辖区某村李先生与马女士发生争吵差点动起手来,气氛紧张。社区民警运用“1+N”联合调解机制进行调解,联合镇村、司法所工作人员前往调解,在民警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双方逐渐冷静下来,夫妻俩和好冰释前嫌,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警察同志你们说的对,都一起过了大半辈子日子了,没有啥是过不去的,真得谢谢你们。”群众满意的说道。



王团镇派出所强化部门协作,组建联合调解队伍,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介入邻里纠纷、社区矛盾等问题,推送矛盾纠纷化解,促进辖区和谐稳定。同时,加强部门联动协作,与王团镇综治中心等职能部门协作配合,邀请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参与调解,提供政策解读与法律指导,建立常态化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共同商讨疑难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确保调解结果合规有效、公平公正。

“只要遇到了困难,就第一时间给社区民警打电话!”

“咱们用电、用气一定要注意安全。”

“天气热了,咱们一定要引导孩子不要去河边、湖边嬉戏”。

连日来,王团镇派出所坚持“早预防、早警示、早行动”,民辅警对辖区村社、重点单位、“九小场所”是否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检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和苗头性问题,坚决做到“无盲区、无缝隙、全覆盖”。

同时,组织警力深入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播放安全警示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方式,向学生普及防溺水“六不准”原则和科学的自救知识,提升学生防溺水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发生。



三年来,王团镇派出所的民辅警用脚步丈量辖区每一寸土地,用真情温暖辖区每一位群众。16000余户的走访记录,1020余起矛盾纠纷的成功化解,这些数字背后是民辅警们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98%的调解成功率,电诈发案率下降53.85%,510余处安全隐患的及时整改,320余场防溺水宣传的扎实开展,这些成效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王团镇的创新实践。

从街头巷尾的防诈宣传,到田间地头的矛盾调解;从校园课堂的安全教育,到九小场所的隐患排查,“五员工作法”就像一条纽带,将警民鱼水情紧紧相连。一面面锦旗、一声声感谢,见证了派出所工作的温度;一组组数据、一项项荣誉,彰显了基层治理的力度。

站在新的起点上,王团镇派出所将始终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继续深化“五员工作法”创新实践,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筑牢平安基石,让“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枫桥经验”在这片热土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闭: 打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