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作为服务实体经济针对性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未来金融业在助力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的发力点,对于切实加强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优质金融服务,全面落实自治区“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科技创新。科技金融既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又是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重要力量。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枢纽,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又能为规避创新风险提供金融工具,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金融机构可以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更精准地向科创主战场配置关键资源,更高效地聚合优势科创元素,更快速地推进科研进步。科技金融也可以通过服务科技创新,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实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平衡,同频共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就是要建立健全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健全政策工具传导精准直达机制,强化政策工具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撬动作用,提升政府资金的引导功能和激励作用,提高财政激励保障政策实效,促使科技成果更好转变,引导资本遵循国家战略导向有序发展。
二是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促进绿色发展。绿色金融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可以推动实体经济绿色化、低碳化,引导高消耗、高污染实体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良性循环,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对环境的风险敞口,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金融机构要建立并完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标准,构建不同类别的经营主体对应的风险预警和防范化解机制,制定差异化的绿色金融微观政策;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推出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绿色金融产品,引导更多绿色金融资源投向低碳转型及绿色发展领域。政府部门要创建地区性与跨域的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将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推动金融机构提升对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三是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推动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要不断创新思维,积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坚持市场化原则,不断优化信用机制建设、贷后风险管理以及数据共享、风险共担等,完善专业化经营机制,促进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银企对接活动,搭建对接桥梁,着力加强首贷户拓展,疏通金融活水直达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切实为中小微企业融资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四是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服务银发经济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出现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在未来将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要更多围绕老年人消费需求特点,创新支付结算和投资理财等金融产品,并与医疗等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结合老年产业发展特点,创新更多融资产品,并做好老年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减少老年人被诈骗的风险;把个人养老金发展作为重点,中国2022年推出了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金融将在产品服务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宣传等方面提供更多优质便捷的服务。
五是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塑造金融新业态。数字金融是持牌金融机构运用数字技术,通过数据协作和融合打造智慧金融生态系统,精准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形态。数字金融是现阶段金融经过数字化转型发展起来的新金融业态,是金融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潮流下的大趋势。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要强化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数字金融协调发展,大力推动信息网络、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金融的深化提供支撑;完善监管链条,尤其要引导数据要素的流动和价值发挥,不断完善数据安全管理架构,提高内部合规要求,设立风险早期预警防范机制;要引导金融机构调增风险准备比重,同步加强事后监管与风险补偿,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