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确定为十个方面工作任务中的第一条,并且打破“消费是慢变量”的常规,强调促消费和扩投资之间要形成互动。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动力。将提振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有利于带动生产、流通等其他环节协同发展,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主要工作任务时提出,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强调要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在提振消费的过程中,金融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年,金融精准跟进靶向发力支持提振消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助力解决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消费能力是提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就金融而言,解决消费能力不足,短期可以从信贷支持着手。深入发展普惠金融和消费金融,围绕家居、汽车、数码家电等居民日常消费需求,推出差异化信贷产品、信用卡专项分期服务等。将金融服务嵌入高频消费场景,并通过定向、适度降低消费信贷产品利率,支持消费者扩大消费需求。从长期来看,要助力提升居民收入,稳定消费者预期,增强消费者长期消费能力和意愿。大力支持个体工商户、民营及小微企业发展,带动就业和增收。支持土地流转和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
二是助力解决消费领域优质供给不足的问题。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居民对消费的需求,也从原来的基础生存性消费,逐步向体验感更强的个性化消费转变。因此,扩大消费领域的优质供给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方式。就金融角度而言,助力消费领域提升优质供给,可以从支持企业提升科技能力、联通多方资源、精细化客户画像等方面着手。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响应速度。构建高频消费场景的“金融+非金融”综合服务生态,精准对接供需双方。对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偏好进行分析,帮助供给端企业精准定位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
三是助力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毋庸置疑,消费环境会对消费者的体验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提振消费不可或缺的内容。金融助力优化消费环境,需要从更便利的服务和更可靠的保障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便利,丰富消费选择。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金融机构可以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更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金融需求;针对长期大额消费需求,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贷款额度、延长消费贷款期限等,丰富消费者消费选择。另一方面,要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可以通过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等方式,增强消费者信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