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324001/2022-00188 发文时间 2022-07-09
发布机构 同心县政府办公室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同心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同心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推进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健康宁夏2030”发展规划》《吴忠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健康同心建设实施方案》《同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十三五期间,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落实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财政投入保障,着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县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更加充实,健康同心建设扎实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初见成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卫生健康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居民群众卫生健康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全县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3.97岁增长到2020年的76.5岁,卫生健康财政支出持续加大,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逐年下降,2020年全县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25.45%。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8.2%。全县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出生人口性别比得到有效控制,人口持续均衡发展。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显著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县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分别增长了35.5%43.57%,全县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增长了7.5%、出院患者人数增长了20.31%,病床使用率提升了8.37%,平均住院日降低了1.69日。全县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分别提高了14%16%,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下降了111.7/10万。新建了县人民医院、县妇计中心、中医院住院部综合楼,迁建了丁塘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可及性持续改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积极借鉴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医改经验,筹建同心县医疗健康总院,形成全县紧密型医共体,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基层门诊就诊率达到65%,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持续巩固,全民医保制度不断充实,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9.77%66.17%。综合监管体系改革稳步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持续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进一步强化。

——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20年的74元。重点人群卫生健康服务管理持续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成效显著。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控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职业病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县医药卫生体系经受住了重大考验。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由2015年的65%提升至2020年的85%,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共享水平大幅提升。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成功创建为自治区卫生县城。

——“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深入推进。投入1571万元,建成县级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应用平台,全县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医保专网、电子政务外网覆盖率达100%,并已建成影像、心电远程诊断中心和县人民医院移动医疗及移动护理服务系统、120急救实时检测系统,县级公立医院通过自助服务机、手机APP等方式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自助缴费、检验结果查询等服务,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

——健康扶贫成果显著。一免一降四提高一兜底等各项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全县累计集中救治贫困大病患者2957人,慢病签约服务9371人,重病兜底保障91人,财政兜底医疗费用2142万余元。

“十三五”时期是全县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但从发展全局看还存在短板和弱项问题,主要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还不精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不够,深化医改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足;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疑难重症诊疗水平不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依然是发展短板,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需要;“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服务新业态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东部各乡镇医疗卫生能力相对薄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应急和公共卫生水平不完善,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较突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卫生应急体系不健全,应对重大疫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不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综合卫生监管能力相对不足,医防协同机制不顺,人员配置不合理,技术能力薄弱等问题,需要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改革。

(二)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给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对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疫情反弹风险不容忽视。立足长远,强化卫生健康保障,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将是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着力实现的重要目标。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加迫切,卫生健康服务保障水平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健康中国。《加快推进健康同心建设实施方案》《同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政策文件,将卫生健康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明确要求。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给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十三五时期,同心县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同心县60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0.0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7.1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分别上升了2.7个百分点和2.34个百分点,低生育率、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老龄化、民生需求升级,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服务的供给种类、质量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学科建设和健康管理等方面采取积极应对策略。

新发展理念为加快构建新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格局指明新方向。2020年,同心县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总体来看,全县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规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相对还比较落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服务能力依然相对薄弱,城乡之间基本卫生健康服务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要从依靠资源投入转向依靠资源整合、流程重构、技术进步和治理创新。深化改革、扩大供给、提升质量、促进普惠依然是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艰巨任务。

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服务新业态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互联网、5G、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有力推动卫生健康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协同化发展,互联网医院、智慧病房等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必将在卫生健康服务、药品供应、疫情防控、慢病管理、妇幼保健、综合卫生健康监管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应用,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健康同心建设为统领,以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为载体,以全方位全周期守护人民健康为目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聚焦国家及区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工作部署和政策导向,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突出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提质量,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使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为全面开启新时代同心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政主导,促进共建共享。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府责任,维护卫生健康的公益性。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作用,动员全社会参与,引导人人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有效控制影响健康危险因素,形成维护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通过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引领全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健康服务,形成全民共建、人人共享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健康公平。从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加强政府统筹协调,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引导社会形成健康生活、健康工作的社会氛围,着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全方位全周期守护群众健康,为同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健康基础。

——坚持强基固本,补齐短板弱项。聚焦基层基础,明确功能定位,合理配置资源,强化县域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巩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处置水平,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发展。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短板,优先安排项目、资金,突出补短板、提能力,保证公共卫生安全。聚焦疾病预防控制、职业卫生、精神卫生、老年健康、应急救治等体系建设弱项,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坚持统筹优化,接续改革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不断深化改革,坚持公平优先,老小兼顾、城乡统筹,坚持医防融合、体系优化,聚力高质量发展。通过改革,不断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完善促进全民健康制度体系。

(三)发展目标2025年,健康同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功能完整、分工明确、医防协同、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疾病防控、医疗救治、重点人群卫生健康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区前列。

——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为导向,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水平,以大健康理念构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实现以治病为中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不断完善,涉及多行业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网络基本建立,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医疗救治工作机制健全且高效运行。

——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创新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模式,为居民群众提供普惠、公平、系统、连续、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有效增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取得实效。覆盖全县的胸痛、脑卒中、创伤、肿瘤、危重孕产妇急救、危重新生儿急救、健康管理中心基本建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促进全县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医保制度进一步健全。县域内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全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健全全县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卫生健康保障能力。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提升公共卫生安全防范处置能力。深入推进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有效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防控重大慢性病、传染病以及主要健康影响因素,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趋势,强化老年健康管理,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维护保障人民健康。

——卫生健康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卫生健康行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卫生健康法制体系建设、医疗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和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以数字化改革撬动行业整体治理,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实现医保、商保、民政、残联、扶贫、医疗机构等部门单位的信息共享和一站式服务。

十四五时期同心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

序号

领域

主要指标

单位

2020年值

2025

目标值

指标

属性

1

健康

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

76.5

78.2

预期性

2

健康预期寿命

-

同比例提高

预期性

3

孕产妇死亡率

/10

38.57

14

预期性

4

婴儿死亡率

5.21

3

预期性

5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7.33

5

预期性

6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16.29

14

预期性

7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

%

90.6

≥91

预期性

8

健康

生活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18.2

25

预期性

9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

-

38

预期性

10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

≤20

预期性

11

健康

服务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数(张)

2.72

控制在2.84张以内

指导性

12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1.96

2.23

指导性

13

其中:每千常住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

0.30

0.45

指导性

14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

2.18

2.45

指导性

15

每千常住人口药师(士)数

0.29

0.39

指导性

16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

1.90

2.50

指导性

17

每万常住人口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

7.10

8.22

指导性

18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93.96

≥95

预期性

19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

97.44

≥95

预期性

20

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

≥90

约束性

21

严重精神障碍规范管理率

%

85.6

≥95

约束性

22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0.06

1.5

预期性

23

其中:普惠托位数

-

1.0

预期性

24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

39.8

≤48

约束性

25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

%

50

≥60

预期性

26

健康

环境

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87.2

87

约束性

27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

%

-

≥90

约束性

28

国家卫生县城数量

-

1

预期性

29

健康

保障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

25.45

≤27

预期性

30

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

%

66.17

维持在70%左右

约束性

31

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

%

79.77

维持在85%左右

约束性

32

健康

产业

健康服务业总规模

亿元

-

增长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

(一)筑牢公共卫生防护屏障。

1.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健全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建成职能清晰、机制顺畅、上下协同、防治结合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展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更新完善仪器设备,提升检验水平和效率。探索建立保障与激励机制,稳定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强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强化人才、技术、能力储备,大力推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流调、公卫、人才队伍等核心能力建设,仪器设备配置、实验室检验能力、房屋建筑面积、经费投入4项指标逐步缩小与国家标准的差距。建立完善县乡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明确乡镇(开发区)承担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机构,落实疾病预防控制网格化管理职责。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夯实基层联防联控基础,提升全县疾病预防控制总体水平。

2.创新医防协同机制。优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统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紧密协同,建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医防协同机制。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实验室检测能力,完善发热门诊功能。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发挥基层哨点作用,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健全重大疫情救治和应急服务体系。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经验,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控,进一步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加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强化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决策管理、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现场调查处置能力。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处置能力。精准优化防控措施,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强化流行病学调查,加强应急演练和防疫人员物资储备。加快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推进县人民医院标准化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升医院传染病防控救治能力,抓好院感防控,提升基层疫情防控和应急救治基本功能。

4.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强化部门间联防联控、信息共享机制运行,进一步加强预案体系建设,优化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晰工作流程,提升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形成由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卫生应急专项预案、部门和单位预案所组成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长效安全防控机制,加强医疗机构防治结合保障、政府各部门联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综合防控工作模式。加强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建设,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救援能力。建立县级规范化传染病应急队伍,建立常态化培训和演练制度,组织全县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开展卫生应急分层次、分专业、分类别培训和演练。

5.完善应急值守和应急信息报送机制。及时有效处置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重大活动卫生应急保障。落实鼠疫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项目任务。加强紧急医学救援,指导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完善卫生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开展卫生应急管理、预警响应等能力培训,推进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物资储备落实。构建平急结合、运转高效、科学规范的医疗卫生物资保障体系。

6.确保生物安全。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二级以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继续加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高致病微生物样本采集、运输、检测和保存及其监督管理。

7.健全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完善全县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效能。合理配置监督执法人员、执法车辆、执法取证工具、防护装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等,提高卫生健康监督执法能力。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创新互联网+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措施,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强化乡镇卫生健康监督协管体系建设,针对重点领域和群众反映的卫生健康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专栏1  公共卫生重大项目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争取同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争取同心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建设项目。

  

(二)干预主要健康问题。

1.强化健康教育。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为核心,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多元化手段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疾病预防、食品安全、合理用药、防灾避险、紧急救援等健康维护知识技能。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传播机制,利用健康教育基地、咨询点等健康教育阵地,加大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力度。到2025年,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以上。

2.加强健康促进。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引导居民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推行三减三健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居民树立平衡膳食习惯。推进《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的营养健康工作指导。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倡导主动健康理念,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指导服务。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干预。开展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指导,加强更年期妇女和老年人骨质疏松筛查及其综合干预。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引导公众科学缓解压力,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到2025年,成人肥胖率上升趋势得到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于2%

3.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体系,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强化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癌症等重大慢性病机会性筛查与干预,加强医防协同,创新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的防治措施。严格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全面实施35岁及以上就诊(体检)人群血糖、血脂监测,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开展中小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干预。到2025年,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90%以上,12岁儿童龋齿患病率控制在30%以内。

4.强化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建立完善传染病预警机制,规范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强化传染病监测与分析,加强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筛查、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到2025年,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控制在3/万以下。全面实施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开展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实施结核病综合防治,加强肺结核患者发现和规范化诊疗,实施耐药高危人群筛查和监测,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到2025年肺结核发病率降低至32/10万。有效防控鼠疫、手足口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开展过敏性鼻炎防控工作,组织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培训,规范指导各医疗机构及有关单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科学防控传染病和地方病。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狂犬病、布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综合治理,实施布病三年攻坚行动,落实包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提升包虫病普查普治工作质量。建立和完善地方病监测体系,持续开展地方病监测与调查,加强地方病现症病人救治管理,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持续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

5.强化疫苗预防接种。稳妥有序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全流程管理,逐步提高人群接种率,确保接种安全。推动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继续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保持高水平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的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不低于90%,不断提高非免疫规划疫苗覆盖水平。完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和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提升预防接种单位能力。

6.强化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二级医疗机构和满足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心理门诊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和水平。加强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提升规范化诊疗能力。十四五末,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5%以上。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建立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加大对青少年、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推动社会心理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推进心理应急干预体系建设,建立全人群、多部门、综合化的心理应急干预机制。

7.加强伤害预防和干预。开展意外死亡综合防治,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及其家长安全教育,落实踩踏、溺水、中毒、坠落等易发安全事故防范措施,降低在校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死亡率。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建设,落实道路管理规范,加大运营公路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和长大桥隧路段的隐患治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降低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加强适老环境建设和改造,减少老年人意外伤害。落实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和防护技能。到2025年,跌倒或坠落、交通死亡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8.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通报、会商和科学研判机制,提高食品污染物风险识别能力,全面提升食源性疾病调查溯源能力,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提高药品监管质量,构建药品和疫苗全流程管理机制,推动药品和疫苗信息化追溯体系,稳步推进并落实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制度。建立健全药品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深化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加大对食品药品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


专栏2  健康问题干预重大项目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疗机构机会性筛查干预项目。探索在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二级综合医院,对就医体检的常住居民开展心血管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上消化道癌症(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机会性筛查干预管理。推进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的广泛应用。

健康素养监测项目。开展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监测,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家庭、高危群体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指导,强化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孕产期健康等专项行动,推广健康适宜技术和用品。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和群众性中医养生保健活动,提高全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慢性病综合防治项目。优化慢性病防控体系,实现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儿童视力保健和学生肥胖、龋齿等常见问题综合干预。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类管理,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

  

(三)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1.促进优生优育。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育儿假等制度。落实生育登记制度,做好生育咨询指导。合理配置母婴设施等公共服务资源。加强舆论引导和政策宣传,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引导群众适龄婚育,优生优育,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落实好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等出生一件事联办。依托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等平台,进一步做好人口信息登记工作,落实好人口监测制度,促进人口服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动态更新,提升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数据质量。

2.强化保障妇女健康服务。提高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意识和能力,开展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提高妇女常见病早诊早治率。落实基本避孕服务项目,加强产后和流产后避孕节育服务,提高服务可及性,预防非意愿妊娠。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等婚前孕前保健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加大艾滋病防控力度,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政策宣传教育,提高妇女的防范意识和能分。

3.加强孕产妇健康服务和管理。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全面落实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抢救、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五项母婴安全制度。全面加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和动态管理,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保障。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到2025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稳中有降,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产前筛查率均达到80%以上。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全面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保障妇女儿童享有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4.综合防治出生缺陷。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规范婚前孕前保健门诊、产前筛查、诊断机构设置和管理,逐步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网络。加强临床遗传咨询、产前超声诊断、遗传病诊治等出生缺陷防治紧缺人才培养。落实三级预防措施,加强相关知识普及和出生缺陷防控,强化婚前保健,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推动围孕期、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服务和多学科协作。提升新生儿医疗救治服务能力,促进新生儿安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及耳聋基因筛查,促进早筛早诊早治。到2025年,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5%以上,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听力障碍、苯丙酮尿症、地中海贫血、神经管缺陷等严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5.加强儿童健康服务和管理。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加强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积极培育和推选自治区级儿童早期发展优质服务单位,推动医疗保健机构全面深入开展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加强婴幼儿辅食添加指导,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和生长迟缓率。加大儿童贫血、肥胖、视力不良、龋齿、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听力障碍、脊柱侧弯等风险因素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干预力度。继续开展重点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推动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儿童提供全面、连续、规范的医疗保健服务。到2025年,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稳中有降。

6.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税收等支持政策,支持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规范化发展。落实托育服务机构设置、登记备案、信息公示和质量评估等相关标准规范,加强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共享,严把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准入关。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和标准,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和水平。做好普惠托育服务项目谋划、储备、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县级公办托育服务指导中心。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积极举办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采取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形式,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完善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立社区普惠托育中心,提供多样化的普惠托育服务和家庭婴幼儿早期发展专业指导服务。推动幼儿园发展托育一体化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育班,招收2-3岁幼儿。到2025年,力争建设1所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争取在50%的社区建成普惠托育机构。

7.强化青少年健康服务。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培养青少年体育爱好,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青少年近视防治水平。面向青少年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等健康科普宣传。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学生生理、心理卫生和健康行为教育,开展学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青少年控烟措施。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性健康、性道德和性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加强对性传播高危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关疾病传播。

8.强化老年健康服务。积极构建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加强二级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建设,提升二级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比例。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新建改建一批普惠性康复床位,鼓励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医养结合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开设安宁疗护病区或床位,推进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立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位一体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启动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整合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探索开展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养老院、幸福院业务融合,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日间照料中心、康复中心融合为医养一体服务模式,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效能。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巡诊、家庭病床、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优质服务,打造居家医养模式,深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医养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服务签约率。到十四五末,60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5%以上。实施老年失能预防与干预项目,构建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十四五时期,65岁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增速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老年人眼科疾病防治水平稳步提升。

9.加强职业健康保护。加强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建立完善重点职业病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规范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诊断,强化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能力。针对不同职业人群,倡导健康工作方式,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的重点监管,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建立健全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估制度,扩大主动监测范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完善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制度,提升全县医疗机构职业病救治康复水平。深入开展争做职业健康达人活动,提升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疾病、精神和心理疾病等疾病防治知识普及率。

10.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强化残疾预防宣传工作,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推进0-6岁儿童残疾筛查、康复救助,建立完善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的工作机制,对筛查出的残疾儿童给予早期干预。加强残疾人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残疾人健康状况评估。提升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强化残疾人服务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为残疾人提供就医便利,提升康复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健康服务。

11.巩固健康扶贫成果。落实四个不摘政策,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把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健康老龄化、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融合推进。健全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预警核实,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人口大病、重病救治情况实施动态监测,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措施。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达标提质建设,支持采用巡诊派驻方式保障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动态清零,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


专栏3  保障全生命周期重大项目

   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县妇女儿童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以及妇幼健康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促进县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实施产前诊断能力提升工程、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老龄健康服务保障项目。争取县级康养医院建设项目和中医医院医养结合康复中心建设项目。争取同心县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托育服务机构建设项目。争取同心县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项目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建设项目。

  

(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1.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救治体系。根据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数量、结构和布局。补全各级医疗卫生体系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推进预约诊疗、远程诊疗、疑难重症会诊及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延伸护理服务链条。县人民医院扩展日间手术,大力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提升互认质量。完善医共体建设,加大对口帮扶力度。

2.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提升县级综合医院服务水平。以公立医院等级创建为抓手,促进医疗服务能力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着力加强医疗机构专科服务能力建设,遴选一批有特色的学科给予重点支持,构建符合医院业务发展的学科体系。推进同心县人民医院建设县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每年推进1-2个县级重点专科建设,积极推进实力较强的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力争到十四五末再创建不少于2个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实施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改善县级医疗机构业务用房条件,更新换代医疗装备,完善保障设施,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加强县级医院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核心竞争力建设,强化对县级医院资源支持和分工协作,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加强肿瘤疾病能力建设,在县人民医院开设肿瘤门诊。

3.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加大投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不断拓展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门诊、住院服务和传染病防控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水平。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基层门急诊服务量占比得到提升。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力争全县至少有1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推动乡镇卫生院发展全科医学、中医和口腔等特色专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00%达标,不断加强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提高群众就医可及性。

4.持续强化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做到合规诊疗、合理用药、科学施治。发挥各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作用,强化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耗材使用,深化高值医用耗材治理,强化临床合理用药。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加强血液安全管理,开展临床用血评价,提升血液供应保障能力,完善血站服务体系,完善设施设备,填平补齐业务用房,优化献血点设置和采血车、送血车配备,进一步完善采供血网络布局,继续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和组织动员力度,提升千人口献血率。提升医疗废物监管平台使用效率,实施医废收集、暂存、处置全程监控。

5.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完善同心县医疗卫生机构与自治区内外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合作机制,依托对外交流,实施优才强科计划,加强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互联网+帮扶合作水平。搭建专科联盟平台,完善专家业务指导和学术交流平台。借助帮扶合作机制,积极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计划。

6.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强化医疗服务意识,优化诊疗流程,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合理分流就诊患者。加强医疗服务监管,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将医疗服务水平与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素质,持续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7.强化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培训基地、专业技术实训基地和骨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建设,加强全科医师、药师、中医药健康服务、卫生应急、卫生信息化复合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探索引人才、用人才、育人才的人才引进机制和特殊待遇留人机制。全面落实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制度,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抢抓京宁、闽宁对口合作和千名医师下基层等契机,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训,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和注册工作。

  

专栏4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重大项目

疑难重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完成同心县人民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建设。

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加强麻醉专科建设,二级及以下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和手术科室医师比例≥1:5;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按照标准建设麻醉科,提升麻醉服务能力。加强呼吸、儿科、妇产、老年医学等专科建设,提升各级医院的医疗救治能力。

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启动县级医院等级创建,针对县级医院短板弱项,每年在县级医院遴选2-3个专科,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完成同心县人民医院下马关分院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以上,争取将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建设为社区医院。完成豫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项目。争取各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支持一、二级医疗机构和医疗设施等其他适宜设施改扩建为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中心,利用现有富余编制开设康复、护理床位,增加养老功能。到2025年,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以上。

  

(五)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1.建立符合中医药传承创新特点的服务体系。加强中医院能力建设,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健全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健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中西医结合,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实施中医养生保健行动,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加强公立中医类医院治未病中心(科)建设。加强对基层中医药服务指导,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阵地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2.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完善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建立中西医结合防治机制,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中医康复中心建设,中医院加强康复(医学)科建设。

3.强化中医药特色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特色专科和人才建设,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和应急救治能力。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争创自治区级中医重点专科。二级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达到60%以上。做好中医师承备案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工作。健全中医药特色人才培训制度,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鼓励实行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提供服务,健全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机制。

4.促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建设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展览展示、健康咨询等活动。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制作中医药文化产品,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等活动。


专栏5  中医药事业发展重大项目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同心县中医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力争县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中医医院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支持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部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支持15%以上的中医馆改善诊疗环境、完善设备配置、加强人员配备,创建旗舰中医馆。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建设,县人民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争取设立中医病区和中医综合治疗区。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争取设置中医临床科室。

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县中医医院以骨伤、肛肠、儿科、妇科、针灸、推拿等专科为重点,争取建设1-2个自治区中医重点专科。县中医医院争取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包括建设1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1个县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拓展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依托中医和康复基础良好、技术实力较强的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建设12个中医康复中心。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呼吸科等专科能力建设,提升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按照自治区安排实施京宁合作中医药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3名以上中医药优秀人才。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每年组织基层中医药人员参加培训,每个中医馆培训1-2名骨干人才。鼓励符合条件的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争取设立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1.实施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健康同心建设,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规范市场功能分区设置,维护好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加强小餐饮店、小作坊等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环境卫生整治,推进餐饮业明厨亮灶,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持续抓好县城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环境卫生管理。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及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持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持续推进县域生活垃圾和污水统筹治理,提高医疗废物和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县城公厕服务体系,规范县城公共厕所使用管理,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强化管理维护。深入推进旅游厕所提质升级,开展农贸市场、学校、医疗卫生机构、车站等重点场所厕所改造和环境整治。

2.实施控烟工程。全面推进控烟履约,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开展全民控烟禁烟,推进无烟场所和无烟环境建设。鼓励党员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禁止烟草广告。

3.实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完善水源保护、自来水生产、安全供水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向社会公布水质监测信息。推进农村供水设施改造,加快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保障饮用水安全。到2025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达到国家考核标准。

4.实施病媒生物防制工程。科学开展病媒生物监测、消杀和预防性消毒,有效治理健康危害环境因素。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重点加强蚊密度、鼠密度监测。建立病媒生物密度预警和定期信息发布制度,及时掌握病媒生物密度、种属和孳生情况。积极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防制为辅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消除病媒生物孳生环境,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有效防控乙脑等媒介传染病。强化病媒消杀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演练。

5.实施健康城镇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各级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和公共卫生设施,明确各级机构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职责,加强爱国卫生工作人员能力建设。巩固自治区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加快推进国家卫生县、乡镇创建和健康城镇建设。实施健康细胞建设工程,以健康社区和健康家庭为重点,以整洁宜居环境、便民优质服务、和谐文明文化为主要内容,打造一批健康细胞建设示范点,向家庭和个人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服务。实施社会健康综合治理能力提升工程,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群众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爱国卫生日活动,构建从部门到乡镇、社会到个人,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建立爱国卫生运动的整体联动新格局。

(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努力实现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资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发展,推动公立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县医院在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推动县域医共体五统一管理、一体化运营,落实放管服责权利相一致的医疗健康总院管理自主权。

2.巩固分级诊疗制度。加强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机构疑难重症的诊治能力。发挥紧密型医共体作用,理顺上下联通、资源共享的医共体内循环,健全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有序诊疗体系,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工作,落实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差异化医保支付政策,引导参保患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建立健全县域医共体绩效考核制度,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实。

3.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化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成本核算,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在全县公立医院推广薪酬制度和编制管理改革。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机制,综合运用好评价结果。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推动公立医院强化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能,转变服务供给模式,实现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做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绩效考核为手段,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4.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严格落实国家组织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政策,形成竞争充分、价格合理、规范有序的药品、医用耗材供应保障体系。落实国家有关药品供应配送政策。完善重点监测药品和短缺药品配送、使用预警机制,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药师队伍建设,落实处方审核、处方点评、临床药事服务等政策规定。继续加强短缺药品监测,提升监测能力和应对处置短缺药品能力。加强高值耗材管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

5.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落实国家和区市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积极推进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负担支付方式改革,在医保基金总额预算下,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病种分值付费(DIP)等多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基金的保障作用。

6.完善卫生健康综合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卫生健康综合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部门沟通协商机制,加强制度衔接和工作配合。完善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食品安全监测和职业健康治理体系。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管理。

(八)推进互联网+”卫生健康服务

1.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按照区市统一安排部署,配合完成一体化共享服务、一码通融合服务、一站式结算服务、一网办政务服务、一盘棋抗疫服务行动,依托县医疗健康总院,建立完善县域统一的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平台,推进互联互通共享,积极对接自治区相关系统平台,不断推动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医疗机构HIS信息系统与自治区、吴忠市互联网医院平台对接,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

2.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场景。加大应用拓展,逐步在全县二级医疗机构全面推开智慧医院建设,探索“5G”、区块链等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应用,推广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线上查询、药品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就医看病时间。加强新技术应用范围,实现全县乡村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能力。推动二级医疗机构院内信息化上云部署,逐步接入自治区医疗云专区,实现各类业务与医院信息系统云网融合和规范化应用。拓展互联网+公共卫生”“互联网+护理等领域场景的应用。健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完成影像、心电、超声和远程病理等中心建设,持续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质量,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各类远程诊疗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3.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二级医院电子病历应用评价分级全部达到4级以上。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发挥信息化和大数据支持性作用,使远程专家门诊、远程疑难重症会诊、远程复诊运行更加顺畅便捷,远程影像、心电、病理、超声诊断全县覆盖,高效运行。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延伸服务链条,为出院患者或行动不便、高龄体弱、失能失智、生命终末期患者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

4.持续拓展便民惠民应用。提升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不断改善医院就医流程,优化患者就医体验,缩短群众排队就医时间,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着力推进居民电子健康码应用宣传,加速完成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线上和线下应用场景的无缝应用,积极采购读码、打码设备,充分解决特殊人群持码就诊需求,提升群众对居民电子健康码知晓度,提高居民电子健康码多个平台使用率,逐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应用居民电子健康码。加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监管,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检查工作,落实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信息安全防护设施,保护公民个人医疗健康信息,稳步提高干部职工网络安全素养,全力营造清朗的安全网络环境,为全县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专栏6  “互联网+医疗健康”重大项目

抓好县域医共体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县域内医共体可运营的医疗服务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放大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半径,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推进同心县互联网+医疗信息化项目建设。通过建设医疗管理系统、医疗服务(辅助)系统、区域急诊急救管理体系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及区域公共卫生协同建设、物联网智能化管理系统等项目内容,进一步提升同心县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医院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水平,促进区域医疗数据互联共享。

实施同心县互联网+监管系统项目建设。通过综合应用、医疗卫生监督、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等多个方面建设系统平台,实现对卫生监督执法领域全系统、全业务、全流程、全要素的全覆盖。


    (九)加快发展健康产业。

1.推动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优先支持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及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完善医疗监管,进一步推动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优化政策环境,对社会办医在基本医保定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与公立医院政策同步。推动优质社会办医扩容、诊所改革、健康管理组织培育试点。促进诊所发展,全面提升诊所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2.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完善进一步支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加快发展医疗责任险、医疗意外保险,强化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功能,降低人民群众的实际医疗负担。支持健康保险公司开展管理式医疗试点,建立覆盖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医疗服务、长期照护等服务链条的健康管理组织,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服务能力。

3.推动多元融合发展。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医疗与养老融合,推进智慧康养、智慧管理,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推动中医养生保健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医疗与旅游融合,发展健康旅游产业。推动中药材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互联网与健康融合,发展智慧健康产业。配合体育等部门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推广普及健身休闲运动,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及大型体育品牌赛事。

(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

1.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和区市积极应对人口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趋势和老龄化规律,强化人口监测和分析,建立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监测体系,巩固人口监测网络,开发老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适度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建立老龄工作综合评估制度,全面落实老年优待制度,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和老年友善文化建设,开展智慧助老行动,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2.积极营造老年友好社会环境。持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实施积极老龄观宣传,开展人口老龄化和老年健康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五进活动,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敬老月孝亲敬老主题活动,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评选和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医养结合示范县和示范机构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各乡镇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到2025年,全县争取至少创建1个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全县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和基层的医疗机构85%创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十一)提升卫生健康治理能力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和完善新时代卫生健康行业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强化卫生健康行业监管制度。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落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责任,全面提升公立医院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质量。

2.加强卫生健康法制建设。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坚持在法治下推进卫生健康事业改革,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网上办理和不见面审批。进一步落实信用承诺制度,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公共场所信用教育管理。全面启动卫生健康系统八五普法工作,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督促卫生健康系统落实普法责任制和四清单一办法,形成法治建设合力,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新常态,不断提升全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3.加强卫生健康执法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卫生健康执法人员规范化培训工作,深入开展执法案卷评查、优秀案卷评选、综合监管交叉督导活动,组织县卫生监督机构及监督员积极参与全国、全区卫生监督技能竞赛、微课大赛等活动,持续提升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法程序,确保行政处罚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不断提升卫生健康管理法治化水平。加大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重点行业、高危场所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提高综合监管质量。

4.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紧盯重点科室和关键岗位,强化线索摸排和问题查处,重点整治大处方、泛耗材和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保等行为。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弘扬职业精神。深入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工作,重点抓好各级各类医院安全管理、医疗服务质量、医德医风建设、医患关系与医疗纠纷处理和宣教等工作。

5.加强卫生健康文化建设。强化患者需求导向,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做好医患沟通交流,增进理解与信任。注重营造良好的卫生健康领域文化氛围,将疫情防控成果转化为健康理念和文明行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凝聚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唱响大医精诚、医者仁心主旋律,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赢得患者、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高度关注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保护,注重做好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切实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幸福指数。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共管、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大健康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把健康融入到各项政策之中去,形成大健康工作格局,将卫生健康核心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强化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切实保障规划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协同推进推动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行动,坚持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倡导个人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增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整体协同,形成维护人民健康的合力。要健全健康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行业协会、学校、医院、企业、社区等要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增加健康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组织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营造共同致力于健康促进的社会环境。

(三)完善投入机制按照十四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统筹使用各类资金,保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县财政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实行预算单列,逐年增加财政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本年度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强化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责任,建立财政保障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长效投入机制,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筹资机制,注重多渠道筹集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切实推动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探索建立卫生健康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健康危险因素干预、重点人群卫生健康服务和卫生健康产业发展。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乡镇、各部门要大力宣传国家及区市关于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推进健康同心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加强正面宣传和典型引导,增强社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普遍认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开展督导评估将同心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与健康同心建设考核指标相衔接,不断完善健康同心建设考核评估方案,严格规划实施,建立年度计划、督查、考核工作机制,做好规划的中期和终期总结评估工作,以有力督查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落细。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同心县人民政府    承办:同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宁ICP备0900464号-5    网站标识码:6403240007宁公网安备64032402000014号